“风水”文化差异的原因探究
为什么中日韩“风水”系出同源,但三国的“风水”文化迥然有别呢?我把这种“风水”文化上的差异,主要归结为环境的不同。试想:韩国和日本,一个生活在半岛上,好像始终站在悬崖边上;一个生活在岛屿上,总像颠簸于汪洋的海上,积渐所致,养成两国国民缺乏安全感的社会心理。相比起来,日本多地震,多暴风,少资源,不安全感尤甚。时空感受的局促与生存环境的压抑,养成韩国国民和日本国民听天信命的思想意识,加重了他们对“风水”的信仰程度。
日本列岛的地理环境,缺乏整体感,鲜少安全感,而频繁发作的地震、火山、台风、海啸等,使原本就极端忧虑的民众心理,变本加厉为万分恐惧的社会心理。不难想见,生存在这种环境里的人,最容易产生生命“无常”之感。岛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多变的气候因素,时常让日本国民萌生孤独无助之感,长久压抑之下,喟叹无常之余,他们往往会祭起“风水”这面大旗,以天地作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此外,日本的“风水”文化深受儒教、道教以及佛教(神教)的影响。周作人有一番话,用以揭示日本文化的多元化与复杂性:日本的上层思想界容纳有中国的儒家与印度的佛教,近来又加上西洋的哲学科学,然其民族的根本信仰还是似从南洋来的道教,它一直支配着国民的思想感情,少数的贤哲有时能够脱离,或把他醇化些,可是不能动得他分毫。”
我想这段评述同样适用于日本的“风水”文化。日本的“风水”文化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和隐喻色彩,这与日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宗教信仰是分不开的。因为日本民族的宗教信仰,从思维方式上分析,就是对事物特殊性的高度敏感与执着,感性大于理性,局部大于整体,这种倾向自然也会反映到日本“风水”文化之中。
韩国地处亚洲大陆东端,是将大陆文化传递到日本的桥梁,在中日韩长期的文化交流中,形成了介于大陆文化与岛国文化中间的文化性质。公元4~5世纪,儒家思想传入朝鲜半岛,逐渐成为其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尽管韩国拥有东亚人口比例最高的天主教徒,但也是“在儒家思想体系下的宗教信仰”,因为韩国的儒教无处不在。但韩国人从不拘泥于儒教传统,他们对儒教思想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表现在“风水”思想中,既不十分激进,也不完全保守,往往取其中庸之道。
“风水”文化所要传达的,是它背后厚重的生命经验以及由此形成的生命意识。“风水”文化所要强调的,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诉求,是人们期望避凶趋吉的生命希冀。如果说,在山水林木的护卫下生活起居,是人们获得安全和温暖的最佳环境选择,那么我说,宗族血缘关系化解了人们的孤独感和恐惧感,是弥漫于人际场中的另一类“风水”。大家知道,韩国人非常重视血缘关系,几乎是族族有族谱,家家讲“风水”。即便是企业,也是以家族经营为主,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大家族。这种由层层血缘关系凝聚成的血缘社会,自然更加讲究“风水”。在韩国,不管是近亲还是远亲,无论是七姑还是八姨,都会被纳人“风水”福泽的对象之中。因而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大家族中,人们极其愿意选择一处“风水宝地”,惠及自身、家人乃至家族中的人们。
中日韩三国“风水”均根植于中国周易文化的土壤之中,同源而异流,最终将被纳入生态学的范畴之内,汇入东北亚传统文化主流之中。三国的“风水”具有功利性、生态性以及系统性等共同特点,蕴含着强烈的自然崇拜精神和朴素的农耕文化思想。但三国“风水”文化的个性也极其鲜明:日本的“风水”文化中融入了佛教和神教的尚德原则和慈悲情怀,混合了道教与密教的神秘气息和巫术仪式;韩国的“风水”文化自始至终浸润在浓厚的功利氛围之中。日本的“风水”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和隐喻色彩;韩国的“风水”脚踏大地,现实功利。地理影响和宗教濡染,是三国“风水”特点迥异的主要原因。
风水”是祖先经过数千年的实践留给后人的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全球第一位“风水”学博士尹弘基先生曾撰文指出:“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布局的艺术,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将它简单称为迷信或科学。"19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风水”一旦剥去被历史风尘裹上的层层神秘外衣,所折射出的科学光芒,会熠熠闪光,烛照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