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五行之前,先明确下面三点:
1. 五行并非总结而出,而是由先天道体衍生而得。
2. 五行最开始代表的是五行之气。
3. 要了解五行,先要研究宇宙万物的化生规律。
下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万物化生的规律
二、五行来源
三、五行内涵,以五行与五藏(“五藏”并非“五脏”)为例
四、五行关系
万物化生的规律
1. 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万物(形质)
2. 道→气→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万物(形质)
下面,我们从第二个系统,也就是是气、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到万物,这个系统进行简单介绍。
《河洛原理》门星桥:“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
阴气和阳气相互化合,会生出来五行,这个五行是指的金、木、水、火、土,就是指的金气、木气、水气、火气、土气,是指的它的气,那会不会指它的物?也会指它的物。但这里主要是看的五行的气的产生。五行之气,是由阴阳化合产生出来的。
《云笈七笺》北宋张君房辑:“元气本一,化生有万” “一含五气,为水、为火、为木、为金、为土”,“元气分而为五行,五行归于一气”。
《云笈七笺》是道书,它讲五行之气的源头是由于太极一气化生的,然后呢,它演化出阴阳之气,阴阳之气相互交合之后呢,又演化出了五行之气。这是五行气的化生。这个内容,我们没有办法去内证。如果你是有内证功夫的人,你可能能够把那个图像都表现出来,我们没有办法表现,但是我们从理上要知道它这个化生的规律。
在《百子全书·叔苴子内篇》当中,它有五行之气化生的介绍。我们看一下:
《百子全书·叔苴子内篇·卷一》:(明代庄元臣):“天地间一气耳。气之清而强者为火,清而弱者为水;浊而沉者为土,浊而浮者为木,浊而实者为金,皆一气之清浊而流派为五也。一气分五行,而五行又各有五行”。
这是谈的五行之气是怎样由阴阳之气化合而来的,也就是说在阴阳之气当中,气清而且很强的,称之为火。我们对于火的本源的气不太能够理解的话,我们来想象一下火苗,它总是动的、往上走的,对不对?它的热量往往是高的,对么?那它是气之清而强者。气之清而弱者,是水,其实很多的水,如果它没有搅拌的话,它是很纯净的。那这里它讲水是气之清而弱者凝聚而成的。
是不是真的是这样,我也不能说它一定对,我也不知道它是不是错,那我们大体了解五行之气,它是由天地一气化生成阴阳之气,阴阳之气再交合而又生出来的,能够了解这一点就行了。
五行化生的顺序
《尚书·洪范》: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为什么说“一曰水”,为什么不说三曰水啊或者五曰水啊?一曰火不可以吗?为什么要一曰水?
现代科学也在追究这个物质世界最开始形成的是什么。物质世界最开始形成的是什么?像我们中国文化来讲,就是水。最开始形成的就是水。
第二个形成的是火,第三个形成的是木,第四个形成的是金,第五个形成的是土。这就是物质形成的顺序。那么现在科学也有很多是这样讲的。有很多个国家的文化文明,它也会介绍这个世界最开始形成的是什么,都会去追究这个问题。当然,如果单纯这样讲,是不是完全准确呢?我们以后再说。先把这个明白了就好。
五行与五藏
《素问 .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四、五行关系
1. 五行相生。包括:生变为克,生中有克,五行反生,反过变克,生不全生。
2. 五行相克。包括:五行相乘,五行相承,克中有生,克不全克。
3. 五行相侮
4. 五行互藏
5. 五行制化。包括:生畏克而不敢生,克畏生而不敢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