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春夏秋冬四季”文件中,讨论了“两个爻编码”,得到了下面的两张图。图一是四象阴阳分布图,图二是四象阴阳流通图。
将图一之阴阳按其强弱量化后得图三。蓝色部分表示阴气,红色别是阳气,它们的重叠区域紫色则表示是阴阳平衡区。从图可看出,在少阳至少阴区间,阳气是胜于阴气的。若将此刻之四象看做是春夏秋冬四季,则表明人在立夏至立冬间是容易“上火”的,在广东是要喝凉茶的,特别是在立秋前后的18天内更应如此。
在春夏秋冬四象里,春夏秋冬各72天,它们分别属木、火。金、水,剩下的72天是属于土的,但这72天分别是立夏(少阳)前后的18天河立秋(少阴)前后的18天。许多文献有关“土”在那几天的说法是不一样的,不知根据何在?
在属土的日子里,外界的阴阳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所以因外界环境引起生病的几率是要少一些的,生活应是较舒适的。
图二描述了阴阳二气流通是各自变化的情况。实际上,在任意时刻阴阳二气是同时并存的,是合为一气的,所以可以将其画成图四所示的“一气循环”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气自老阴开始,其内含的阴气成分最大、阳气则为零,至少阳时刻阴气阳气各占半成;到老阳时刻阳气成分最大、阴气分量零;到了少阴时刻,阴阳又各占五成。继续运行又回到了老阴时的只有阴气的状态。
假如这个一气在流通的时候不遵行这样的变化规律,则表明该被描述的系统一定是出了毛病、不正常了。清朝康熙年间的黄元御之名著,《四圣心源》中提到的“一气周流”,其理论根据就在于此。
图五是一气流量图,它表明阴阳二气在周游的一个周期内阴、阳的流量是相等的。但在任意时刻它们是不相等的,少阳、少阴时刻除外。
在图三中略去阴阳平衡的部分,可得到图六,其描述了各个季节里过剩的阴、阳之多少。
春季里过剩的阴气逐渐减少,夏秋之时阳气最强,冬季阴气则是从弱变强。注意图中土区域内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土有两种,一曰少阳土一曰少阴土,如图七所示。
少阳土的特点是阴气进入后逐渐减小到零,随即阳气产生并逐渐增大;少阴土的特点是阳气进入后逐渐减小到零,随即产生阴气并逐渐增大。因此,可把少阳土看成是阳气加速泵,少阴土看成是阴气加速泵。少阳土和少阴土又统称为“中土”,位于其中的的气被称作“中气”,中气有时可看成是“后天之元气”。这就是在中医的“一气周游”理论中,认为驱动一气周游升降的动力是中土的理论根据。
图八所以就是中医的一气周游图形,其表明后天之元气(中气),是因中土脾胃之驱动而周游肝、心、肺、肾,从而维持了人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