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卦》曰: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
崔觐曰:终止虽获敦艮,时行须渐进行,故曰“物不可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
(艮下巽上)。渐:女归吉,利贞。
虞翻曰:否三之四。女,谓四。归,嫁也。坤三之四承五,进得位,往有功。反成归妹,兑女归吉。初上失位。故“利贞”,可以正邦也。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
虞翻曰:三进四,得位。阴阳体正,故“吉”也。
进得位,往有功也。
虞翻曰:功谓五,四进承五,故“往有功”。巽为进也。
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
虞翻曰:谓初已变,为家人。四进已正,而上不正。三动成坤,为邦。上来反三。故“进以正,可以正邦”。其位刚得中,与家人道正同义。三在外体之中,故称“得中”。《乾·文言》曰:中不在人,谓三也。此可谓上变既济定者也。
止而巽,动不穷也。
虞翻曰:止,艮也。三变震为动。上之三据坤。动震成坎,坎为通。故“动不穷”。往来不穷谓之通。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居贤德善俗。
虞翻曰:君子谓否乾。乾为贤德。坤阴小人柔弱,为俗。乾四之坤为艮,为居。以阳善阴。故“以居贤德善俗也”。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虞翻曰:鸿,大雁也。离五,鸿。渐,进也。小水从山流下称干。艮为山,为小径。坎水流下山。故“鸿渐于干”也。艮为小子。初失位,故“厉”。变得正。三动受上成震,震为言。故“小子厉,有言,无咎”也。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虞翻曰:动而得正,故“义无咎也”。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虞翻曰:艮为山石。坎为聚,聚石称磐。初已之正,体噬嗑食,坎水阳物,并在颐中,故“饮食衎衎”。得正应五,故“吉”。
《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虞翻曰:素,空也。承三应五,故“不素饱”。
九三:鸿渐于陆,
虞翻曰:高平称陆。谓初已变,坎水为平。三动之坤,故“鸿渐于陆”。
夫征不复,
虞翻曰:谓初已不正。三动成震。震为征、为夫而体复,象坎阳死坤中,坎象不见。故“夫征不复”也。
妇孕不育,凶。
虞翻曰:孕,妊娠也。育,生也。巽为妇,离为孕,三动成坤,离毁失位,故“妇孕不育,凶”。
利用御寇。
虞翻曰:御,当也。坤为用,巽为高,艮为山,离为戈兵甲胄,坎为震寇。自上御下,三动坤顺,坎象不见。故“利用御寇,顺相保”。保,大也。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
虞翻曰:坤三爻为丑,物三称群也。
妇孕不育,失其道也。
虞翻曰:三动离毁,阳陨坤中,故“失其道也”。
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虞翻曰:三动坤顺,坎象不见,故以“顺相保也”。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虞翻曰:巽为木。桷,椽也。方者谓之桷。巽为交,为长木,艮为小木,坎为脊,离为丽。小木丽长木,巽绳束之,象脊之形,椽桷象也,故“或得其桷”。得位顺五,故“无咎”。四已承五,又顾得三,故“或得其桷”也矣。
《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虞翻曰:坤为顺,以巽顺五。案:四居巽,木爻,阴位正直,桷之象也。自二至五,体有离坎。离为飞鸟而居坎水,鸿之象也。鸿随阳鸟,喻女从夫。卦明渐义,爻皆称焉。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
虞翻曰:陵,丘。妇,谓四也,三动受上时,而四体半艮山,故称“陵”。巽为妇,离为孕,坎为岁,三动离坏,故“妇三岁不孕”。
终莫之胜,吉。
虞翻曰:莫,无。胜,陵也。得正居中,故“莫之胜,吉”。上终变之三,成既济定。坎为心,故《象》曰“得所愿也”。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虞翻曰:上之三,既济定,故“得所愿也”。
上九:鸿渐于陆,
虞翻曰:陆,谓三也。三坎为平,变而成坤,故称“陆”也。
其羽可用为仪,吉。
虞翻曰:谓三变受成既济,与《家人·彖》同义。上之三得正,离为鸟。故“其羽可用为仪,吉”。三动失位,坤为乱,乾四止坤,《象》曰“不可乱”,《彖》曰“进以正邦”,为此爻发也。三已得位,又变受上权也。孔子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权,宜可怪焉。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虞翻曰:坤为乱,上来正坤。六爻得位,成既济定,故“不可乱也”。干宝曰:处渐高位,断渐之进。顺艮之言,谨巽之全,履坎之通,据离之耀。妇德既终,母教又明。有德而可受,有仪而可象。故曰“其羽可以为仪,不可乱也。”
《序卦》曰: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
崔觐曰:鸿渐于磐,饮食衎衎。言六比三,女渐归夫之象也。故云“进必有所归”也。
(兑下震上)。归妹:
虞翻曰:归,嫁也。兑为妹。泰三之四,坎月离日,俱归妹象。阴阳之义配日月,则天地交而万物通。故以嫁娶也。
征凶,
虞翻曰:谓四也。震为征。三之四,不当位,故“征凶”也。
无攸利。
虞翻曰:谓三也。四之三,失正无应,以柔乘刚,故“无攸利”也。
《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
虞翻曰:乾天坤地。三之四,天地交。以离日坎月战阴阳,阴阳之义配日月,则万物兴,故“天地之大义”。乾主壬,坤主癸。日月会北。震为玄黄,天地之杂。震东兑西,离南坎北。六十四卦,此象最备四进正卦,故“天地之大义也”。
《周易集解》
论李鼎祚及其《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卷一
《周易集解》卷二
《周易集解》卷三
《周易集解》卷四
《周易集解》卷五
《周易集解》卷六
《周易集解》卷七
《周易集解》卷八
《周易集解》卷九
《周易集解》卷十
《周易集解》卷十一
《周易集解》卷十二
《周易集解》卷十三
《周易集解》卷十四
《周易集解》卷十五
《周易集解》卷十六
《周易集解》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