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 易学书籍 > 易经系传别讲 >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0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0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时间:2019-08-03 03:12:25 阅读:156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0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圣人之道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孔子认为,《易经》这一门学问的法则,有圣人之道四点,就是言、动、制器、卜筮。圣人是个代号,代表得道的人。尚就是注重、偏重的意思。言语包括了文字、图画。

“以言者尚其辞”,是说我们注重言语及文字,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思想。要理解这个方语思想的重点,就要看《周易》的卦辞、象辞、爻辞……“以言者尚其辞”,要特别注意这个辞。

“以动者尚其变”,天地宇宙万物一动就有变。前面我们讲到了阴阳交媾的时候,知道只有在平潮、在阴阳中和的进修才不动。所以我们打坐、一念不动的进修,正是阴阳交媾的时候。但是只要一动,不管是阴动或是阳动,都是动,宇宙万物都在动中。“以动者尚其变”,一动就有变化。像做生意一样,准备做这个生意,一投资就有好有坏,或赚钱,或赔本。

“以制器者尚其象”,器就是一种物质,像一个茶杯啦,或者一部机器啦……你要晓得它那个物理的现象。物理的现象对构成一个东西有启示的作用。这个法则很重要。

“以卜筮者以尚其占”,那么我们要知道宇宙的奥秘,就要借助于依通——只好用卜卦、卜筮、算命来占未来的事情了。

这个中间孔子讲了四点,这四点孔子自己有一个解释。他说:《易经》的重点,要注重它的内涵,“以言者尚其辞”,讲内函。“以动者尚其变”,万事万物注重它的变动现象,这些是内在的。然后外在的两点:“以制器者尚其象”,看一个东西的现象,就已经反过来知道它的内容。但是内容究竟怎么变化?非常细密。这个细密中间只好靠卜卦、卜筮,就是“以卜筮者尚其占”。因为人的智慧没有达到神通的境界,故而不能知道自己,只好靠依通、靠卜卦来知道。卜卦就是依通。如果真到达有道的境界、神通的境界,就不需要靠依通了。孔子提出来这四点,自己又加以解释说:

有感斯应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孔子认为研究《易经》的学问,智慧成就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便不需要靠卜卦。而一般人将有所作为时、将有所行动时,因为自己智慧不到,就只好问卦,“问焉而以言”。如果自己修道有成就,到达《易经》最高的境界时,一旦要问事,只要反问自己就知道了。“其受命也如响”,只要你思想念头一动,就已经知道了。这就中所谓的神通,神而通之,神通的道理是“其受命也如响”。他们感应快得很,一个动作一来,它的现象就出来了。一个现象,一定有它的作用,“其受命也如响”。像音响一样,只要手一拍,音响就出来了,反应就那么快。

卜卦是什么?就是感应。这两天流行以前在上海玩过的那个碟仙,现在大家又来玩啦!一个人伸出一个指头放在碟子上,它自己就转动起来,便可以问事情的吉凶。一个同学来问我,那究竟是不是精神作用?我说你不要那么粗下决断,你的精神为什么要靠它呢?不靠它你就做不到?如果说不是,那他又问了:不是精神作用?那是真的碟仙罗!我说那也错了!当然我没有给他作答案。答案你要自己去找啊!

有时候同学们问我,到底扶乩准不准?有没有鬼神驾临?我常常告诉同学们,你要小心啊,小事情很准,大事情包你不准。有进修鬼还请不出来呢!有时候问完了你送它走,它还不走呢!扶乩的笔停都不停,转得很厉害。有位同学告诉我,有一次就是这样,问完了,它就是不走!通常是两个人扶着它转,那一次我一个指头扶着它,转得比过去还快,就是不肯走。没有办法,只好请它喝茶啦,告诉它谢谢啦!你请回吧!我问完了……

有关这一类事情,其实你说有这个东西吗?幽冥难见。鬼神之事都是一体的,这个道理原理就在这里,“其受命也如响”。瑜伽术就叫“瑜伽”。“瑜伽”的意思我们翻译就叫“相应”,相应就是感应,互相的感觉而成。所以他说你懂了这个道理后,“无有远近幽深”;不管几千万年的事情,高远的,或者是在地球以外的事,或者就在目前,或者看不见的,鬼也好、神也好、菩萨也好,那些看不见的就叫幽深。到了《易经》这个法则以内,没有逃出这个范围的。“遂知来物”,都会知道。

所以平常提到中国文化,自己要吹起老祖宗的东西,拿这个来吹就很伟大了,可惜你不会。平常外国人来到我们这里,问到哪里参观我们中华文化,大家都说到士林故宫博物院。可惜那不是我们的,那是我们老祖宗的。这一代老是把我们祖宗拿出来炫耀,这一代除了破坏之外什么都不会!那今后又怎么叫做中华文化呢?那不是很丢人吗?我们祖宗无论怎么好,祖宗们已经死掉了。而我们的呢?我产这一代什么都没有,那是很糟糕的啊!所以不可以如此。我们如果真懂了《易经》的道理,真到了有感斯应那个时候,便可以“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了”。

孔子说《易经》这一门学问,要修养到“精微”才能够“遂知来物”。《礼记》上孔子为易学下了定义,说《易经》是“洁净精微”。“洁净”是宗教性的,宗教是非常圣洁恭敬的。这一门学问,我们小时候读《易经》,一定要很恭敬地捧着来读,不敢随便拿的。尤其讲《易经》的时候,更是洁净恭敬,不敢有一点随便的样子。“精微”是很科学的,要很精、很微、很细密的思想。这是宗教性、哲学性的科学,你没有精密的头脑,搞《易经》是没有用的。所以说:“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学《易》的基本原则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参伍以变”参谋的参也是它,一二四的三也是它。我们后人写参的时候,把参字下边的三撇写作三横,变成“叁”的样子。实际上这个字有念参、有念三,在这里是念三,不过也可以把它当成参。我们中国文字上有讲“参差”不差,“差”念“cī”,“参”念“cēn”,又叫破音字。所以这个字可以念参(cān),也可以念三,也可以念cēn。“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这里告诉你,参伍以变,就是三爻的变化,五爻的变化。一个卦只有六爻,到了五爻一变以后,后面不能再变了;第六爻一变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场面了。假设这是我们现在的卦,那么第五爻变,我们已经老了,第六爻一变,我们就已经死掉了。也就是说,这个卦成为另外一面,阴卦来啦。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错综就是卦“变”、错综复杂。我们看一个卦,看了这一面,就要反过来再看另外一面。学了《易经》的人,一件事情处理之后,作为一个老板的,立刻要想到它的下一步,把你老板的立场想完以后,便要想到对方,或者你的买主、或者你的职员、你的部下……他们的观念怎么样?跟老板刚好相反。所以我们作战判断军情,了解了自己,立刻要替敌人想一想,我这样攻击他,敌人懂不懂?一样懂。他也晓得我们会这样攻击他们。这你就要了解错综的道理了!这就叫错综复杂。

所以“错综”,就是要你学了《易经》以后,看一件事物要绝对地客观,绝对不能用主观的看法。我经常说一般学逻辑的讲哲学,动不动说“我很客观”,“嗳!我告诉你啊,我是绝对客观。”这一句话,本身就很主观了。他说“我的客观”看法,实际上就是他的主观看法。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这两句话是法则,将来你用这个卦,要知道“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就是下面反面都看清楚了,才能“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学《易经》要学到“通”,读书也要读到“通”。我曾说专家不能领导政治。但是很遗憾,我敢预言,将来社会的走向会有专家领导政治的一天。到了专家领导政治的时候,比无学问人领导政治还要糟糕。政治是通才之学,所以政治家要能通其变,“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大政治家都是通变之才,惟有通变才能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不但把现象通变了,也懂得了数。

我们中国人唱戏,总是学诸葛亮掐指一算。掐指一算就是拿数来推算的。我们小说上写诸葛亮要想挽回他的天命,说他的五丈原之时就知道自己要死了,只好用道家的方法“拜斗”来增延寿命(拜斗之术,密宗与道家都有)。那时候诸葛亮知道他的生命不可挽回,但还是想办法来试试看。那个小说写得有趣极了!但是等魏延一撞过去时来,把那七星灯一脚踢倒,诸葛亮就知道不可挽回了!“极其数”,知道气数已尽,没有办法了。“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於是确定天下各种的现象。这就是学《易经》的两个原则——“通其变、极其数”。

“通其变”,任何的事都没有一定,你懂了《易经》,便知道人生境界不是一定的。今天还有一位同学谈到婚姻问题。我说你不要那么认真了,婚姻就是赌,成家立业就是赌啊!赌赢、赌输,谁知道呢?有气魄自己就去赌赌看!如果说结了婚,就非要婚姻怎么好不可,那你是昏了头了。每一人都是赌徒,在妈妈肚子里十个月,然后出来就注定是做赌徒的。输赢不知道!人生就是这样。为什么?因为人生就是两个东西:“通其变、极其数”。要绝对的赌而不输,或者输而不赌,你非通达《易经》的这两个法则不可。“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学问不到这个程度的话,如何能够创造出来《易经》这个法则呢?所以孔子极力赞叹《易经》的学问。孔子提出研究报告,告诉我们:老祖宗伏羲、皇帝创造这个《易经》文化真伟大。世界上只有这么一个《易经》的学问,把天地间一切学问的准则都包括进去了,它也是一切逻辑的根本。

形而上道体与无为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系传》前面讲的是用,到了这一段是讲形而上道——易的体。“易无思也”,就是说《易经》这门学问,它的体就是形而上的道。形而上这个东西,就是全世界一切宗教家、哲学家们所追求的。宗教家们总希望从这万物的根源找出它的那个本来、那个最初的东西。这个最初的东西,赋予它一个名号,或者叫神、或者叫菩萨、考勤是什么东西……但是在这里,我们中国文化——《易经》的学问里头,你要叫它心物一元也可以,叫它神也可以。如果推算这个思想的年代,应当在孔子之前。假设有人说《系传》不是孔子作的,是后人增加的,那么这个人也不会是秦汉以后的人。而且 不管《系传》是不是后人增加的,我们可看出来,他虽然不用那个“神”或者“心”或者“物”来代表宇宙的本体,但是在《易经》文化中,它最高的境界已到达了不可思议、没得东西的境界。佛经上讲不可思议,就是不可用思想去讨论。你说有个上帝、有个佛,已经牵涉到人的思想了,最后心物都是空的。我们讲的这个空字是来自佛学,中国过去没有这个说法,只称它是无为。无为不一定是空啊!这两个观念要搞清楚。

严格地讲,“空”与“无”是两个名词。不过,“空”容易使人觉得是完全没有的境界,容易误解成唯物哲学的那个“没有”。“空”这个名称,就有这个讨厌的地方,易被人误解。现在东南亚一带的小乘佛教也讲空,很容易被人误解!认为佛学讲的这个是空,就是唯物哲学讲的空。认为一个东西没有了就没有了,人死了,死了就没有了,后面不要谈了。什么灵魂啊、生命轮回啊、再来啊,都是鬼话。唯物哲学这样讲法,小乘佛学的空就抵不住了。

中国古代没有“空”这个观念,只有“无为”。“无为”不能解释为空,也不能解释成“虚空”。如果把虚空一样也叫“无为”,那是一个画蛇添足的解释。“无为”就是“无为”,“无为”是没有动,也可以说没有东西,一切充满而不存在。所以易这个东西,它是“无思也,无为也”,等于我们睡眠一样。当我们没有醒来以前,一切都是静止的状态,但它不叫做“静”,就叫做“无为”。《易经》简单的两句话,就把一切宗教哲学的问题都解答了。它的境界实在太高了,所以我们确认它应该是孔子讲的话。

当这个体没有动以前是“寂然不动”的。这个寂然不动,也不能比喻是“清静”。寂然不动等于静到极点,完全的静止。这个寂然不动,是在万物以有发生以前的这个体,一点都没有动。它是什么境界呢?“无为”的境界。但是在静止“无为”的境界时,万物的一切作用、能量却都包含在其中了。等于我们眼睛看到这个虚空,看似空无一物,但我们要进一步探讨这个虚空,就可以发现这里边还有很多东西。譬如这个电、风、雷、云、雨……都在这个虚空之中;还有很多看不见的事物也都在这里头。可是这个虚空呢?却是寂然不动的。但它如果一感——阴阳交感、动静交感、是非交感、善恶交感,就会起作用。所以《易经》是交感的学问。《易经》的爻就是交的意思,一爻一爻都是寂然不动的。“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一感,一切作用都起来了。

大家看庙里边常有“感应”、“有求必应”的匾额。那就是感应道交。一切宗教,祷告上帝也好、拜菩萨也好,有没有作用呢?感应道交,有感就应。等于我们玩的那个蝶仙一样,指头划上去碟子就会动。你问它什么?它会告诉你,这就是“感而遂通”。

你说这里边有个鬼神吗?那全在于你,都是在于你的运用。“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这几句话非常重要。如果拿《易经》的道理来看,东方西方的宗教哲学都完啦!《易经》学说并不承认有神,也并不承认无神。所谓有无,《易经》把它分为阴阳两个现象,一阴一阳,不能够单独靠在哪一面,所以《易经》叫它为形而上本体。它是个“无思的”,不可思议的,也没有起心动念。如果思想一动,念头一动,已经不是道的那个境界了。

修到“无思、无为”就是道之体,同天地自然万物之体一样。这个体是“寂然不动”,但并不是个死东西。“感到遂通”有所感,马上通,通万感,通天下之故;“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才是宇宙万法。以修道而言,孤阴就不生,孤阳就不长,彼此要交感而通。

孔子在这里的报告,说《易经》讲一邓道体这个学问,而平时《易经》都是讲用——也就是象数。现在讲到体,它是“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所以他说我们老祖宗这一门学问,是中国文化之根,是根之根。“非天下之至神”,这个“神”是形容词,神妙到不可思议,这个神包括了佛教讲的佛、道教讲的神、天主教基督教讲的上帝;至神不是普通的神。“其孰能与于此”?孰就是谁。假设不是天下最高最妙的神明,谁的境界能有如此高超绝伦呢?

这一节都是讲《易经》的体。它把形而上的体与形而下万物的用,其间的关系讲解得简单明了。研究东西文化宗教哲学,照我的观察及我平常的经验来看,还没有能超过《易经》的。它几句话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这就是中国文化。

如果是西洋的文化研究,这可以写好几部论文了。“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几乎每一句话都可以写百把万字的一部书。“感而遂通”,一般人修道,想修到有神通成就的话,如果以为去拼命打坐、修道,就可以知过去未来,就能得到神通,那他永远是妄想。他已经着魔了!做不到的。如果你能修到“无思也,无为也 ,寂然不动”,便样样都知道了,所谓“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但你要去求过去未来,反而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古人所谓“心包太虚”,你能如此,便“万事皆知”了。如果你心地上没有这个境界,而用个人的修道运河求未知、求神通,那永远是缘木求鱼。

生命真谛的根

这一章是《易经》整个的纲要和精华。《易经》的学问及其形而上道,孔子在这里为我们作了答复。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孔子说,《易经》这一门学问,是我们老祖宗、得道的圣人们,追究生命真谛、宇宙万物到最根源、最深最深的那个根而产生的。也可以说,它是我们老祖宗对人类宇宙万物、生命真谛挖根的学问。然后“而研几也”,“研”的什么“几”呢?研究那个要动的“几”。好像我们两只手举起来要拍掌,是要拍?还是不要拍?在还没有拍以前,两只手将动未动那一刹那间,就是“几”。人站在门的中间,你说他要进来还是出去?你说他要进来,他却偏要出去;你说他要出去,他却偏要进来;或者站在那里不动,不进也不出。这时你要说他是进是出?最难,这就是“几”。“几”的动很难捉摸,“几”这一门学问能探知宇宙万物的根本,所谓“极深而研几也”。因为这一门学问是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科学的根、哲学的根、宗教的根,都在这里。“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深到极点,宇宙万有一切人类的思想等等,你都搞通了。“唯几也”,最高的那个“几”,将动的“几”,你也能把握到了,“故能成天下之务”。

到了“能通天下之志”,一切人类文明的思想都搞通了,等于佛经上的悟道。到了成佛的境界,天上下雨,下几滴雨,佛都知道,但我们不知道。后来我学了《易经》以后,我也知道了。人家问我下了几滴雨,我说永远只有一滴雨,没有第二滴雨。千滴、万滴,就是这一滴雨。这就是“研几也”的“几”。不过你们现在是听了我讲以后才知道的,所以你现在知道的这个知道,不是你知道的“知道”,是我知道的“知道”。这个知道就是“几”。

因为它“精”,“故能通天下之志”;了解天地间一切思想、一切文化,唯“几”也。因为它洞察了这个动的“几”,故能成天下之务,所以成功天地间一切事务。“唯神也”,《易经》最高、最终的目标是通神,这个神不一定是鬼神的神,神就是那个不可知、不可说的。“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这就是所谓神而通之的意思。疾就是快,像走路一样,练武功练到这个程序,便可不疾而速。看起来好像没有在走一样,一步一步,从从容容慢慢地走,但一下就到了美国啦!没有看他走两步就到了。这就是所谓的“不疾而速”,快得很,“不行而至”。到这个境界,就是神的境界,这是形容的,不过也有人能达到神而通之的境界。佛学所讲的神通,就是达到这个境界,那也就是神通了!

所以孔子结论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圣人之道是“无思”、“无为”、“极深”、“研几”这四点。“无思”、“无为”特别要注意。搞宗教的人,天天想成道,你如果能做到“无思”、“无为”、“寂然不动”,便差不多啦。但是各位不要以为光是“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就行了,那是不对的。不能致用,如何才能致用呢?“要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要能做到“无思”、“无为”、“极深”、“研几”,才能真正体会出“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因为这些都是圣人的致用之道。

《易经系传别讲》
 

《易经系传别讲》(完整版)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1章 天尊地卑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1章 八卦成列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2章 设卦观象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2章 包羲氏之王天下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3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3章 易者象也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4章 易与天地准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4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5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5章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6章 夫易广矣大矣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6章 乾坤其易之门邪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7章 易其至矣乎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7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8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8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9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9章 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0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10章 广大悉备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1章 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11章 易之兴也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2章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12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

八字精批宝宝取名流年2023八字财运

解读八字密码,分析命局喜忌,揭示您一生命运、事业财帛、情感婚恋以及未来发展。

参照生辰八字,结合三才五格原理,为宝宝起一个弥补五行,平衡八字的好名字。

分析八字流年吉凶,查看您的流年运程详批,轻松掌握虎年变化获得旺运技巧。

财帛非定数、求财有玄机,解析流年财富运势,把握旺财机遇。

八字合婚

八字合婚

生肖运势

生肖运势

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

公司取名

公司取名

测终生运

测终生运

婚姻走势

婚姻走势

姻缘分析

姻缘分析

外貌分析

外貌分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