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宣圣讲义》
巽兑往来,一卦成两,即主宾也,往复也。巽以陰爻在下,如物之倒置,故曰伏或入,兑以陰爻在上,如物之竖立,故为见或出,以陽大陰小,小在上,如木之杪,箭之端,具形尖锐,故名兑,兑锐也,反为巽则钝也,其大端在上,而尖端向下,如锥入木,如根入土,愈入愈深,而兑则锐其上,如木出地,如锥穿囊,愈出愈显,此其异也,而六画之,兑却与三画别,则以三与上爻为陰,成中上两细之形,四陽二陰,刚中柔外,其上之柔,如人之口,口开则言,故兑主口舌,为说言,又在先天象泽,水之聚也,小者池沼,大者海洋,皆泽也,而推为润泽,为光泽,以水之流滑如也,故兑为悦泽,柔于外,则无不悦服,柔于上,则无不乐从,以柔御刚,刚中而不犯上,顺于下以事其上,安于内以奉其外,此兑之大用,在上者能以泽惠民,以言悦众,尽民之力,而甘言以慰之,役民以劳,而膏泽以沛之,则由二五刚位,而三上柔爻,有以抚绥之也。人之喜悦,则发于言语,兴为咏歌,此兑象口舌之启,音声之出,有如水之流自泽也,在卦上缺,正取泽口之开为象,内储多水,而不吝于灌溉,中厚容积,而有便于运输,此兑泽之功,为民之利也,兑自坤出,而返于乾,一陰在显,明其所差者一间,故先天方位兑与巽夹乾,巽自乾出,兑则还归于乾,兑本坤交乾所变,故为少女,与艮少男相对,而在后天则以已近乾,故为太陽,陽在下有其本始,进则全刚之象,又文王卦位,与震分主东西,当岁之秋,为日之入,乃陽之将老,时之且暮,万物皆杀,诸实就成,此天下悦乐之秋,而为农民安乐之时,然以天道言,则重肃杀,尚收束,故五行同乾而属金,金有乾兑之分,乾在天而兑司地,乾如西方金刚佛相,兑则人间五金之器,此形上形下之殊也,而人事重兑,兑震一秋一春,主万物之生与成,判世间之枯与荣,震为陽初长,兑则陽将纯,太陽之象,而缺其上,口舌之司,而望于外,泽沛之流,而有所限,言语之发,而多有碍,故兑之用大,而所成者细,本强而其末则锐也。
兑,亨利贞。
孔子《宣圣讲义》
此为兑卦彖辞也,兑以近于乾,而上为柔,故四德少元,而备亨利贞三德,以元为乾之本德,今未及乾,而五上天爻,上爻为陰,天德不足,是以不称元,由时言之,元亨利贞象春夏秋冬,兑主秋金,旁兼夏冬,乃备三德,而亨为通于一切,以刚中柔外,大道之行,无不通也,利贞者,坤之本,由坤而返乾,兑之体用,故利贞皆全,利以及物,贞以固本,亨则推于一切,有此三者,兑之大用可见,兑而悦于物,成诸身,内诚而外信,诚则有其基,信则有其用,故亨于外,利贞成于中,柔以长人,贞以自守,顺乎天而应乎人,真诚笃实,君子之行也,以卦中互风火家人,上成巽,也卦往复兼赅之意,家人内外同正,克齐其家,正己以正人,齐家以治国平天下,皆兑用之本,本立道生,此兑之亨,自利贞发,利贞者,性情也,性则贞,而情则利,此物我皆成之象,仁智兼至之时,中庸之意,以诚明为本,兑之所行,及乎中庸也。而以九二在下,普施其德,九五在上厚布其泽,中互巽以扬其风化,离以着其文明,此诗所谓天生众民,有物有则者也,故有其物,乃昭其则,如一岁有秋,人民乐生,则可教以礼义,敦其孝弟,此至顺也,兑本少女之性,擅柔顺之情,故乐于成物,喜为利众之行,而能不失其贞,善守其操,此兑虽未及乾之具体,亦已近矣,兑见于外者,明德之明,兑出于物者,成物之智,身存贵重之道,行孚天地之宜,时不违于所为,位不戾于所履,则虽六三九四同于未济,而九二九五有以正之,盖兑犹闺中未字之女,不求其协,而期于成,不务其多,而志于正,此可以大用,而不妨所成者细也,说言者宣其心情,而有以显其德行,若徒巧言弄舌,非说之所贵,故柔于外,而刚于中,不失其贞,则刚健而有容止,不吝其利,则柔顺而有防闲,此兑之道本坤为则,而志乾之大也,柔嘉是尚,而体刚之坚也,陰在上者,利于物而行不滞,如水之润泽万物,而不濡也。老氏曰上善若水,兑之为德,亦有似之,巽伏者,兑之继之以见,此物之相为因果,久蛰则启,久伏则见,此兑继巽,为周易之序也,其为辞取义,已详讲八卦时,可细参之。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彖辞之义,明兑之大用也,兑以上柔中刚,如人之言语而启其口,故曰兑说也,说又通悦,古同,以言为心声,心喜悦则多言,不悦则缄其口,人含怒怀忧者,多不言,象其情也,故兑为说言,兼悦乐也,以兑字加言为说,加心为悦,推之加金为锐,加木为梲,加其旁,则可兼明其用,此兑之原义,有此数用耳,而兑字中有口,卦上缺,足象人之开口,水之出口,凡物自出者,皆可称兑,以卦两陽在内,而二五皆刚,是刚中也,下卦三为柔,上卦上为柔,是柔外也,道之大用,即刚体而柔用,兑之用,孚于道矣,以其说而悦,所感物者易,动人者深,其德孚利贞,利以及物,贞以守身,此兑之本德,秉乎坤也,而宜于人道,始于坤而归于乾,中合人道,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此天字赅天地,言兑自坤出,坤变乾,三索而成兑,故德兼天地,且坤以善顺承乾为志,兑不违之,宜其能顺天也,而人道先坤,兑以坤为体,故应人之行,刚多而不自恃,柔上而不自污,故兑悦而能率众,说以先民之谓也,口说而心悦,情至而德加,是以上说而民忘其劳矣。说以犯难者,难行之事,利艰贞之德以赴之,上以柔悦,其下而不畏,言说其难而不诬,民信之矣,故虽犯难,而皆忘其死,死犹忘之,尚何难之可畏哉,盖本其真诚,先其仁爱,不以法威民,而使之惧,不以利啖民,而诱之前,不以计诓人而惑之,不以力迫人而强之,难者说其难,险者说其险,上下同其祸福,内外一其进止,则民不惜其身,以急上之难矣,此说之功也,说而悦之效也。先民而不辞劳,故民忘其劳,矢死而不畏难,故民忘其死,天下之难者,毋如死,死且忘矣,尚何难之不能犯哉,然必先以说,以身作则,不徒口之言也,令之文也,必有其行,不徒假诸位势也,则兑之用,柔其上而刚其内,约其外以充其中,先责己而后民,先其所难,而以易待人,先其所悦,而以忧自任,此兑之能得民用,在其能说以悦民也,故曰说之大,民劝矣哉。民因上之说以悦,亦无不说以悦矣,说也者,谓以言告人,必本于诚,悦也者,谓以情感人,必发于性,性之所悦,感人乃深,诚之所说,信之不二,此兑之说以悦,基于至诚,成于至性,无丝毫作伪也。事之以为劳者,必由上之不公,事之以为难者,必由使之不平,公平之至,民毋所惜矣,兑先薄己之奉,虚己之尊,以率其民,此公平之令,民求竭其能,奉其役矣,更何为而不成哉,故彖备三德,为其克己以先民也,勉己以犯难也,利以为众,贞以持躬,则亨于一切,亨于天下矣。故兑又换也,替也,以上之德,换民之力,以在位者之诚性,交替人民之生死,何以致之,先忘在己而已,岂徒口说之辞,心悦之情已哉。说言者,包一切言文教令,凡可启民以从,导民以服者,皆说也。
《宗主附注》
兑为泽,俗称交易曰兑换,即代谢之意,代亦曰替,替代者,新旧交接,彼此互易,因所需,而为让与及接受也,皆取义于兑,由卦言,则乾坤交替,陰陽互换,由坤返乾,余一爻未变,由义言,则口舌出言,湖海泄水,以此入彼,互相交流,而通其意,达其用,故名兑,又锐也,以其滑利易交接,圆润易通流,故推为悦泽,如人之喜乐,情志宜畅,神形活泼,无所滞也。喜悦之情,发于心而出于口,欢呼歌唱,皆声之宣于外,亦如水之出诸泽也,故兑为说言,而传称兑见,见者显也,出示于外,显着其情,不复留滞,而与受之间,和悦平易,如水准流,如人欢叙,柔之至也,而柔不害其刚,泄于上而存于中,达于外而蓄于内,两陽在一陰下,以助其宣发,裨益其推进之力,把持其放发之势,则乐而不婬,出而能返,交而不狎,见而有容,此兑为少女,而令当秋金,一生一成,一锐一钝,利而先贞,行而孚于亨,则与巽相反相成,不凝滞于物,克滑泽其行矣,然兑悦也,以陽与陰交而相悦也,巽之入也,必有以悦之,故兑继巽,为以行而预为止,以进而先思退,不若巽之彷徨于进退,泥拘其行止也,而周易八卦,兑巽对位,一木一金,一秋一春,一朝一夕,一生一成,互为消息,相与虚盈,起者有伏,颇者有平,兴者有替,晦者有明,皆于震兑之往来,而见天地生化之神,着人物终始之情,巧以继拙,粗以加精,的的者以成实,欣欣者以向荣,开合于乾坤之内,升沉于陰陽之门,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东西司其出入,温凉赋以明昏,一则如日之夕,一则如朝之暾,既长既育,乃秀乃成,宽大之所藉,细密为之根,故震兑之合为随归妹,可见其情志有异,体用有分也,故以巽兑往来,则见其变,震兑相对,则见其常,一正一变,一柔一刚,初终始末,如网在纲,博大高明,悠久无疆,盖二卦实合乾坤之德,启离坎之藏,纳万物于轨,致百行以良,而坎离主其爻,既未济终其场,惟巽艮与震兑,分司始末,以隶于中央,故六十四卦以乾坤始,以巽兑终,兑后无纯卦也,四隅之气,尽于是矣,在数必变,在德有常,细读爻象自明其义矣。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孔子《宣圣讲义》
此兑卦象辞也,兑称丽泽,一如艮称兼山,皆示六爻卦之义,与三爻殊,而为三爻之两合也,丽者偶也,义与俪同,古原一字,亦含有附丽之意,以内外卦相附而成两合也,如震之洊雷,巽之随风,洊随者,即兼丽也,前后相继,上下相连,而自分别,故曰俪偶合也,数双曰偶,亦曰俪,古者婚娶俪皮为礼,取其两合,而为配偶耳,泽两相连,乃称丽泽,而卦名兑,仍与三爻同而有异,此已重之兑,若泽之相接,分前后内外而已,如湖有内湖外湖,海有近海远海,中虽通,而为名殊,为象异矣,以其出于三爻之兑,则虽六爻,仍不失为泽,泽以两合,其用益大,其功益宏,而推之人事,则亦取其灌输之利,交通之功,人之尚交接,重朋友者,首在讲习,讲习者,学行之事,修养之方,讲则知其道,习则熟其行,诗曰朋友,切切偲偲,又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义已讲大学中,皆讲习也,不讲则不通,不习则不熟,故讲而通之为讲,练而达之为习,兑主口舌,为说言,故于人道,首重讲习,而以偶合之谊,连繋之情,则非师弟之教学,而为朋友之讲习,故兑与师蒙别,师主于教,蒙主于学,兑则同志之切磋,同门之论辨,同道之琢磨,同类之讨究,以尽其问学之道,审于知行之方,而贤者教不贤,知者授不知,则行日进,业日精,思日湛,识日博,皆朋友讲习之益也,兑之为用,润泽万物,灌溉生成,运转各处,交通利便,人道法之,亦如是相辅益,相匡助,以其所长,济人之短,以其所善,正人之恶,则德日大,道日明,性日纯,识日正,此君子因兑而重朋友讲习焉。盖由兑字原义,本重交换互易,不独物也,于行尤要,不独事也,于学尤宜,学行者,人之所必重,与教政相推移,教政发于上,学行成于下,教政布于人,学行返诸己。巽主教政,兑则重学行,此朋友讲习,与巽象辞正相应也,兑易其德,则天下皆善,兑换其知,则尽人皆明,此明德止善,当于兑用致之。
初九,和兑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兑初九爻辞也。初九在下,而为乾勿用之时,以兑自坤返乾,所志在承乾,以成交和之用,故初九称和兑而占吉,和者交和,即刚柔交孚也,行不失中,用不违正,则无不和,兑以刚中而柔外,初九刚在内,而三为柔,虽非正位,而以志与柔协,本由柔变来,坤反变乾,至三爻一变则为纯乾,是以柔成刚之道,故曰和兑,和则易生,兑则有成,互交以达于大用,此所以占吉也。兑主悦泽,象口舌,心存于内,情动于中,则发于外者,无不和顺,接于物者,无不平易,和顺平易,乃兑之本德,言如泽水准流,无急湍巨浪,则和易近物,此初九和兑,兑用之始着也。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初九能和易以成其志,则虽刚而不疑于柔,故曰行未疑也。疑亦同坤上六之义,未疑即不猜忌,且不妨碍,因初九若从坤未变,而为初六,则成坎陷,是必有疑,今以易乾,而接近九二之正不妨于六三之柔,是以不疑,而得吉占,凡疑皆由不和,和则无疑,以其信也,信于外者,必诚于内,初九内有其诚,外着其信,故能和于物,和与孚大同,初九和兑与九二孚兑相似,孚则和之至,而有其德者,初九德用未昭,故称和,九二德用正显,故曰孚,此精粗初成之辨而已。
九二,孚兑吉,悔亡。
孔子《宣圣讲义》
此兑九二爻辞也。九二内卦正位,以刚履柔,亦如巽,而近六三,刚柔虽不应而相比,比者如水地比,其情易通,其志易合,而得中位,不违中行,故曰孚兑,孚义与和近而较深,和之至者为孚,卦本中孚之用,中孚以巽兑合,巽上兑下,四陽两陰,陰在陽中,陽居陰外,两相抱合,故曰孚,以所合在中四爻,即二五三四,恰配成一陰一陽,如人之偶,生育之原,义即孚化,如鸟之孵卵也。和则有合,孚则有生,此初九为和,九二为孚,初合而二生之也,兑本交换之义,交必以和,换必先孚,和而孚,则兑之功用着矣,故亦如初占吉,而申以悔亡,以诚相结,以生为合,更何悔哉。至性至情,则亲爱无伪,克诚克正,则匹配无私,此悔亡由来,在于九二得中,而能互信其志也。孚者信之至诚,孚则终始不疑,中正则表里不二,此九二之孚而悔亡也。初九以和而未疑,尚未显其必信,至九二之孚,则不独无疑,且深信之,中正喜悦,情性流露,毫无文饰,坦白相见,则更无不信者矣,兑为悦泽,而行以柔,如少女之情,至真无伪,乘乾陽之下逮,秉坤陰之顺承,宜其能孚而无悔矣。凡卦皆以正应为相协,如六二九五之类,巽兑两卦则异,是则以重卦皆不应,陽与陽,陰与陰,若不相协,而以其近比于邻,顺遂其志,乃得相孚,此则中孚之义然也。诗曰,恰比其邻,婚姻。孔云,即由近比而得和协,不取正应也,近比以比邻为喻,交亲有如俗之亲上加亲,两小无猜,天性作合,则其孚已过于正应矣,如物之同在一处,相识有素,相交至易,方以类聚之谓也,故兑与艮合为咸,以其善感也,而兑之对即艮,凡两卦先天对位,莫不通其用,此兑与艮原相关联,兑虽无艮,而用亦同于咸,则外陽内陰,卦之常例,此义已详大过,中爻在内,实为女主位,以刚履之,则为男下女,故亦同于泽山咸,而以孚兑占吉。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九二在内,原以与外合为志,其应在五,而同为刚,则不得合,却由上有六三,相亲相近,是以称孚,亦能信其志,信兼两义,对柔为诚信不疑,在刚为克伸其志,信古同伸,言能达其志,成其孚,以大其生化之功,交易之利也。既能外相信而不渝,内能伸而无屈,行之至顺,道之至善,更何悔哉。又孚兑者,亦如和兑,此兑字非限于卦名,乃赅其用,指所和孚者乃往复也,宾主一体,内外同至,兑犹易也,交易之也,我以是往,彼以是应,故曰和兑孚兑,换言之,即交和,或交孚也,非仅一面之辞,交易而孚之,则所谓信志者,亦共同之辞,非独九二也,又非独二之中位,九之刚爻,独行其是也,以位柔而爻刚,是已具两者之行,若主与宾,男与女,皆相孚,皆信其志,斯为九二之孚兑,而克占吉,而克悔亡,设有一未孚,则不合矣,读者识之。
六三,来兑,凶。
孔子《宣圣讲义》
此兑六三爻辞也。六三内卦之终,而为兑之主爻。兑以柔变刚为志,故刚爻占吉,柔爻反凶,六三与九四同于未济,不得调协,其占凶宜也。凡卦内为往,外为来,此义已详蹇卦,今六三在内而称来者,乃异于他卦,则以刚柔言也,陽升陰降,初二皆陽,皆上升前进,是往也,六三为陰,则下降后退,是来也,兑以顺刚之行为吉,来则违其志,是将仍返于坤,而戾其顺承之德,悖于生成之道,失其大用,故以凶占。柔不能顺刚以进,且反其行,阻其道,是挫兑之志,逆交易之情也,虽仍曰兑,实不克互成其用,与刚相失,将何以行,且已乘乎既济之例,而背人道之情,宜其占凶,与初二之吉相反也。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初二皆吉,而六三独凶者,为其在中爻,不当正位,而不合于既济,反同未济,亦不当也,果移于下而为六二,则孚于内卦之正,果改于前,而为六四,则孚于既济之行,今六三皆失之,此所以称来兑而占凶也。按传称兑见也,出也,其志在外,其行贵进,今六三不得出见,反同于巽之伏入,此乖兑大义,故以来兑占凶。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孔子《宣圣讲义》
此兑九四爻辞也。九四外卦之始,与初九大同,而以在中,与六三合称人爻,却失其刚柔之正,反于既济之情,特以刚履柔,亦与九二似,不过非正位,不得独行其是,故曰商兑未宁,言须商酌去取,而未获安宁,与比之不宁方来一义,即不能安居无事,竟行所志也,又未宁亦属商兑言,因情志惝恍,行止迷离,欲其无害,自不能贪于安逸,而必劳于其事,勤于所为也,九四与九二同功异位,多惧之地,又乾或跃在渊之时,故兢兢业业,而介于疾苦间,疾兼嫉妒,为刚加柔,而逼于六三之主爻,两情相妬,如人之有疾也,然以刚健在外,慎重商量,则仍有喜,亦与无妄勿药有喜同义,谓其疾不害也,兑之所行,本同于咸而善感,多愁思,则多疾苦,却以柔顺不二,悦泽为怀,是以有喜,其情能胜之也,故九四一爻,有如咸之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即商兑未宁之象,而介疾有喜,亦如勿忧之辞,以刚终能胜柔,悦泽终能胜忧,刚以履柔,虽不当位,亦无六三之凶,即由兑秉坤顺承之志,而进求乾刚健之行也,商字从口,言语商度,亦兑之本义,而喜内发于心,外形于言,亦悦泽之情所着也。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九四称商兑,而曰未宁,似非吉占,而下云介疾有喜者,人多疑之,释文特以九四之喜为言,盖即示喜之由来,在于爻用之有庆,有庆者,如履元吉在上,大有庆也,庆与喜近,喜发于己,庆成于人,喜存于心,庆着于物,诗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可见庆之属大众,非限于一已,而喜不过有其情,庆则必见诸事,故祝贺曰庆,不曰喜,明其已成,而所惠者广已显而所获者大也,九四爻称有喜,释文推之为有庆,实以九四之用,甚未可量,而以一爻之喜,足为全卦之庆也,何哉,则正在其能商兑而未宁,虽介疾而勿忧也,商而曰兑,乃互商,非一面之志,则所决者公意,所行者正义,行而未宁,可见不自为是,而勤求于下,不苟以安,而劳苦于外,则其虚己以容人,卑躬以接物,兢兢业业,孳孳皇皇,未*宁处,毋敢怠荒,此本乾健之道,自强不息之德,而合于坤顺之志,安贞括囊之诚,上下皆同,内外无二,宜其介于疾而勿忧,不在位而有喜,斯九四之行,足昭其庆矣,兑大用皆本柔以成刚,因乾以用坤,陰陽合德,地天平成,故一柔在上,两刚在中,有如泰象,天地交泰,万物袛平,故象言财成天下,左右民宜,皆得其平,兑之九四,亦犹此旨,刚虽在柔外,而仍下于柔,以爻言,当离之上,为巽之中,阖家人之用,孚鼎*之功,最擅于调和,得其同正,虽与初九一例,而初在下其用未明,四则在上其德正显,推之天下,犹未有尽,故释曰有庆,明其行之孚于道,顺于天,而亨于一切,此彖称亨,实于此爻致之。
九五,孚于剥,有厉。
孔子《宣圣讲义》
此兑九五爻辞也。九五正位,而曰孚于剥,以兑之陽,至九五终,上惟一陰,兑艮相对,陰出于坤,山地为剥,故曰孚于剥,而剥义非限卦名,以剥者时也,孚则信也,此孚字亦如九二,和之至也,和则能相济,而剂其虚盈,平其消长,剥而孚,则不剥矣,即以和之道,剂剥之时,如秋冬之寒,而有春风之煦,如肃杀之日,而得生成之机,则足以解其灾,缓其害,此九五正位,始有此德用也,下有厉者,如乾九三,有危害,而能自励,或自砺也。有厉则无害,正与孚于剥相应,以知其危,而自坚艰贞之志,励其守,而顺于时势之难,此有厉,虽非吉,亦非凶矣。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九五位正而时剥,以德济时之穷,以位顺势之变,则剥而有孚矣,孚者信也,兑以内外正位皆刚,秉乾之德,故虽剥而能信,则德用之所着也,兑卦各爻,无不取交易为用,正位元尤明,以此易彼,以孚交剥,是兑之本志,亦如履九五也。
上六,引兑。
孔子《宣圣讲义》
此兑上六爻辞也。上六兑之极位,亦外卦之主位,以全卦言,则为穷,以兑言,则为主爻,牵引于其穷时,而交兑于其极位,是谓用将终,而志未已,行有限,而心无穷,则其所为,必互相牵掣,而不克快其所欲,故曰引兑,引者如引弓弦,视其力而为开合,力之不足则弓不张,又如牵绳相擎,亦视力之所加,力不足者,不能引之前,上六柔也,而在上,刚与之拒,如弦与索,互相牵引,若不相让,实则归于力之胜者,先力而后德,故不及吉凶,由卦言,当不胜,由爻言,当有功,此则视所为耳。柔以上刚,陰以擎陽,其情易同,其行难一,此引兑非兑之本志,而为兑者,亦惟互相牵引而已,安能成其交接之德,悦泽之功矣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以互引为用,而凭血气之勇,牵擎为能,而忘德用之昭,此其行不光明,志未正大,可知。总之兑柔外刚中,而全卦皆以柔能成刚为志,故凡刚爻皆吉,独三与上为柔不利,足明兑之用矣,兑者见也,出也,与巽反,见必以德,出必以力,二者均匀,方成其用,有一未备,必误其行,刚爻则两者具备,柔爻则德逊于力,谲过于诚,此不利于行,实以德之未逮,虽为主爻,究非本志,方待其变,达于纯乾,今阻于一爻,易招疑忌,故曰未光,以其在上,不似六三之凶,而不吉可见矣,兑以顺悦之情,陰柔之行,昭示于外,故无所不合,而其害亦随之,舍内外正位以自贞,将何以成其德,达其道乎,故二五正爻为卦用所重,九四一爻,为卦德最明,由巽以为兑,因伏以求见,其志切,其心恒,故有赖于刚健自强,而最患优柔寡断,此引兑若胜负未决,抗拒方长,宜其为未光也。
《易经证释》
《易经证释》第1章 例言
《易经证释》第2章 序
《易经证释》第3章 全易大旨及习易要例
《易经证释》第4章 乾卦
《易经证释》第5章 坤卦
《易经证释》第6章 图象
《易经证释》第7章 屯卦
《易经证释》第8章 河图
《易经证释》第9章 蒙卦
《易经证释》第10章 洛书
《易经证释》第11章 河洛大旨
《易经证释》第12章 需卦
《易经证释》第13章 讼卦
《易经证释》第14章 太极图讲义
《易经证释》第15章 师卦
《易经证释》第16章 太极、述圣讲述
《易经证释》第17章 比卦
《易经证释》第18章 伏羲八卦讲义
《易经证释》第19章 小畜卦
《易经证释》第20章 履卦
《易经证释》第21章 泰卦
《易经证释》第22章 否卦
《易经证释》第23章 同人卦
《易经证释》第24章 大有卦
《易经证释》第25章 谦卦
《易经证释》第26章 豫卦
《易经证释》第27章 随卦
《易经证释》第28章 蛊卦
《易经证释》第29章 临卦
《易经证释》第30章 观卦
《易经证释》第31章 噬嗑卦
《易经证释》第32章 贲卦
《易经证释》第33章 剥卦
《易经证释》第34章 复卦
《易经证释》第35章 无妄卦
《易经证释》第36章 大畜卦
《易经证释》第37章 颐卦
《易经证释》第38章 大过卦
《易经证释》第39章 坎卦
《易经证释》第40章 离卦
《易经证释》第41章 咸卦
《易经证释》第42章 恒卦
《易经证释》第43章 遯卦
《易经证释》第44章 大壮卦
《易经证释》第45章 晋卦
《易经证释》第46章 明夷卦
《易经证释》第47章 家人卦
《易经证释》第48章 睽卦
《易经证释》第49章 蹇卦
《易经证释》第50章 解卦
《易经证释》第51章 损卦
《易经证释》第52章 益卦
《易经证释》第53章 夬卦
《易经证释》第54章 姤卦
《易经证释》第55章 革卦
《易经证释》第56章 鼎卦
《易经证释》第57章 震卦
《易经证释》第58章 艮卦
《易经证释》第59章 渐卦
《易经证释》第60章 归妹卦
《易经证释》第61章 丰卦
《易经证释》第62章 旅卦
《易经证释》第63章 巽卦
《易经证释》第64章 兑卦
《易经证释》第65章 图象
《易经证释》第66章 节卦
《易经证释》第67章 中孚卦
《易经证释》第68章 小过卦
《易经证释》第69章 既济卦
《易经证释》第70章 未济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