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读之三十九:“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九: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的辨析 1.安土敦乎仁,故能爱,是《系辞上传》第四章第二段的末句,点出了本段前三句不违、不过、不忧,皆出自圣人之仁性。 2.朱熹对该句的注释是:随处皆安,而无一息之不仁,故能不忘其济物之心,而仁益笃。盖仁者,爱之...
2019-08-03
- 初读之十九:“变化·进退”与“刚柔·昼夜”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十九:变化进退与刚柔昼夜关系的辨析 本文解读的是: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1.本句与上句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是什么关系? 上句中的吉凶、悔吝是卦爻辞,吉凶是人们行事中循道顺德或背道逆德与否的象征;悔吝...
2019-08-03
- 初读之二十九:“无咎者,善补过也”与“震无咎者存乎悔”关系的
初读之二十九:无咎者,善补过也与震无咎者存乎悔关系的辨析 1.无咎者,善补过也,此处之无咎,本义当是完美无缺、万无一失、没有灾患之意,然而人之行为及其心态,缺失难免,关键是要善于对其缺失有悔恨之心,并从行为中切实补过自新!(博友片冰心指出:补...
2019-08-03
- 初读之三十八:“旁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八:旁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的辨析 1.旁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是《系辞上传》第四章第二段的第三句。朱熹对此句的注释是:旁行者,行权之知也。不流者,守正之仁也。既乐天理,而又知天命,故能无忧,其知益深。可见圣人用《易》,其前提...
2019-08-03
- 初读之二十八:“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与“忧悔吝者存乎介”
初读之二十八: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与忧悔吝者存乎介关系的辨析 1.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是否需温故而知新? 在前文,此句解读为:讲的是人们的思绪心态,无论是悔过还是恨惜,都是因其在行为中的小过失、小毛病引起的。如联系忧悔吝者存乎介来解读,当...
2019-08-03
- 初读之九:“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的辨析
初读之九: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的辨析 1.有学者,把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译为日月运行永不停止,寒暑更替永无穷尽。如此译法,看似通俗,实乃脱离了《周易系辞上传》第一章的思路。须知:日月运行,寒一暑,对应的是八卦相荡。笔者认为:解读日月运行,一寒一...
2019-08-03
- 初读之三十七:“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七: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的辨析 1.该章第一段,从《易》与天地准至是故知鬼神情状,讲的是《易》道之广大;该章第二段,从与天地相似至故能爱,讲的是圣人用之如此。圣人用《易》之效,当是我们解第二段的认识前提。 2.故该段首句与天...
2019-08-03
- 初读之十八:“吉凶得失”与“悔吝忧虞”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十八:吉凶得失与悔吝忧虞关系的辨析 1.紧接《系辞上传》第二章前句(见上文),众多注家是这样标点下列文字的: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而由洛书主编的《周易...
2019-08-03
- 初读之八:“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的辨析
初读之八: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的辨析 1.伟人毛泽东,字润之。亦有文人将其生,用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来形容,或概括。常人读到雷霆、风雨之句时,亦会见到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成语,如雷霆万钧、雷厉风行、风雨交加等。这些词,我们虽常用,但鲜知均源...
2019-08-03
- 初读之十七:“明吉凶”、“生变化”的辨析
初读之十七:明吉凶、生变化的辨析 1.《系辞上传》第一章有: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此处吉凶生、变化见,讲的是卦爻占决之辞和卦爻之阴阳之变化,均源自并反映天地人事及其变化。《系辞上传》第二章有:圣人设卦,观...
2019-08-03
- 初读之二十七:“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与“辨吉凶者存乎辞”关
初读之二十七: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与辨吉凶者存乎辞关系的辨析 1.辨吉凶者存乎辞,对应的是上句中的,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2.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此处之吉凶,本义当是善恶之意,讲的是人事变化中循道顺德的行为即得、背道逆德的行为即失的道理。 3....
2019-08-03
- 初读之七:“八卦相荡”的辨析
初读之七:八卦相荡的辨析 1.初读《周易》的年轻学友,解读八卦相荡,重点是理解:八卦是如何相荡为六十四卦的?(南宋朱熹在《周易本义》中注释为八相荡而为六十四)。难点是此处荡,究为何义? 2.请各位学友对照《〈周易〉六十四卦图》(见我一月二十三日...
2019-08-03
- 初读之三十六:何以“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六:何以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的辨析 1.《系辞上传》第四章第二段的原文是: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知天命,故不忧。安士敦乎仁,故能爱。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将此单独作为一段,其理由是:此圣人尽...
2019-08-03
- 初读之十六:“观象系辞焉”的辨析
初读之十六:观象系辞焉的辨析 1.圣人是通过设卦、观象、系辞来作《易》的。前文解读的圣人设卦,指出了:融天人地为一体的思维框架,是圣人作《易》的思维假设前提(心智模式)。本文要解读的是圣人又是如何观象和系辞的。 2.观作动词之古义,在此可释为示...
2019-08-03
- 初读之二十六:“彖者,言乎象者也”与“齐小大者存乎卦”关系的
初读之二十六:彖者,言乎象者也与齐小大者存乎卦关系的辨析 1.齐小大者存乎卦,在第三章中,处于列贵贱者存乎位(它与爻者,言乎变者也相对应)之后,与彖者,言乎象者也相对应。 2.彖者,言乎象者也,前文已先行译为:《彖辞传》的卦辞,是依据卦象、爻象...
2019-08-03
- 初读之三十五:何以“知鬼神”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五:何以知鬼神的辨析 1.《系辞上传》第四章,继知幽明、知死生之后,提出了第三个知,即知鬼神,原句是: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2.对此句,今人学者中,有译为:精气凝成灵物,游魂变为鬼怪,所以知道鬼神的情状;有译为:考察...
2019-08-03
- 初读之二十五:“爻者,言乎变者也”与“贵贱者存乎位”关系的辨
初读之二十五:爻者,言乎变者也与贵贱者存乎位关系的辨析 《系辞上传》第三章中的五存,指的是: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吝者存乎悔。此处之存乎,指的是存在于的意思,它是对应于前文所述的五也。《系辞传》作...
2019-08-03
- 初读之六:“刚柔相摩”的辨析
初读之六:刚柔相摩的辨析 (原计划本文对其全句进行编写,因篇幅太长,不利阅读,故改为分句进行。) 1、常人熟用的成语刚柔相济源自刚柔相摩。两者相通之处讲的均是阴阳之理。不同之处:刚柔在成语中是泛指天地万物(包括人类性格、男女性别、管理方法等)的...
2019-08-03
- 初读之二十四:“失得也;小疵也;补过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四:失得也;小疵也;补过也。的辨析 1.此句原文: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此处之吉凶、悔吝、无咎,是六十四卦及其各爻中最常见的断占之辞。本章就是通过对这些最常见的断占之辞的解释,表达《周易》的一...
2019-08-03
- 初读之五:第一章思路的辨析
初读之五:第一章思路的辨析 1.我前述的之到之四的短文,解读的是《周易系辞上传》第一章开篇的前五句经文,它是《系辞传》的总纲(南怀瑾老师语)。其写作思路是以天地造化之实,明作经之理(南宋朱熹《周易本义》)。即《易经》卦爻序列动变之意象,源于并...
2019-08-03
- 初读之三十四:何以“知死生”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四:何以知死生的辨析 1. 《系辞上传》第四章,继故知幽明之故后,提出了第二个知,即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2.有几位学者,前后相隔十九年,对此句的译文,十分相似:追溯万物的初始,推究(反求)万(事)物的终结,所(就可)以知道(了解)...
2019-08-03
- 初读之十五:“圣人设卦”的辨析
初读之十五:圣人设卦的辨析 1.《系辞上传》第二章,自圣人设卦始,至吉无不利毕,此章言圣人作《易》,君子学《易》之事(朱熹语)。其标点各本不一,就本章首句而言,就有如下几种:第一种: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第二种:圣人...
2019-08-03
- 初读之四:“吉凶生”、“变化见”的辨析
初读之四:吉凶生、变化见的辨析 1.《周易系辞上传》开篇的四、五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二句与前三句的区别,表现为前半句的字数,由四个字增加为八个字。但仍然指及的是天地自然,然而,突出的类聚、群分和天...
2019-08-03
- 初读之十四:第一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十四:第一章古义另译 1.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译文:天高远为阳,地低近为阴,二者本为阴阳相生的实体。故《易》中的纯阳卦,命名为乾...
2019-08-03
- 初读之三:“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的辨析
初读之三: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的辨析 1.《周易系辞上传》开篇的第三句: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前文所提那位学者直译为:天运行不息,地卑伏安静是一种常规,据此就可以断定,运行的天是刚健的,静伏的地是柔弱的。笔者认为:这译文是望字猜义,忽视了上下句...
2019-08-03
- 初读之二:“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辨析
初读之二: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辨析 1.《周易.系辞上传》紧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后句是:卑高以陈,贵贱定矣。,前文所提的那位学者直译为:天地万物依一定的自然序列由卑下而崇高森然罗列,社会中贵贱尊卑的等列也是据此确定的。笔者认为:此译文前...
201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