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 易学书籍 > 易学古籍概要 >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间:2019-08-03 03:14:49 阅读:69

三国两晋南北朝

易注三国吴虞翻撰。虞翻《易》学为汉《易》中以象数解《易》之代表,其发挥荀爽之刚柔升降说,将卦气说引向卦变说,以卦变说解释《周易》经传文。其卦变说之内容,主要包括乾坤父母卦变为六十四卦及十二消息卦变为杂卦。其书又提出旁通说,即一卦转化为与其对立之卦,六爻皆相反。其讲卦变、讲旁通,乃为使一卦变为两卦以上之卦,然后再以互体说、取象说,解释《周易》经传文。虞翻《易》学,将汉《易》引向繁杂之途,清代学者王夫之评曰∶“汉儒泥象,多取附会。流及于虞翻,而约象互体,半象变爻,曲以象物者,繁杂琐屈,不可胜纪。”《周易外传.系辞下传》清孙堂辑本为十卷,收入《汉魏二十一家易注》。清黄奭辑本为一卷,收入纳兰性德《汉学堂经解》。

王肃易注 魏王肃撰,清黄奭辑。不分卷。王肃为古文经学派之集大成者,其《周易注》继承费氏易传统,注重义理,排斥今文经学派及《易纬》解《易》之传统,不讲互体、卦气、卦变、纳甲等。如释坤卦“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云∶“西南阴类故得朋,东北阳类故丧朋。”(汉上易丛说引)此说本于《说卦》,不讲荀爽之卦气说,亦不言虞翻之纳甲说。又如释乾《文言》水流湿,火就燥云∶水之性润万物而退下,火之性炎盛而升上(黄氏逸书考)。此解与荀爽之乾升坤降说不同。王肃解《易》之学风,在当时颇有影响,如锺会就著有《易无互体论》与荀爽、马融展开辩论。王肃《周易注》,《隋书.经籍誌》、《唐书.艺文誌》均作十卷。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云∶“王肃注《易》十卷,今不传。”其书至南宋已亡。黄奭采辑孙堂《汉魏二十一家易注》中之王肃《周易注》,又据玄应《一切经音义》、郑刚中《周易窥馀》、熊过《周易象旨决录》、陈士元《易象解》四书增补考订。收入《汉学堂丛书》。

周易王氏音 魏王肃撰,清马国翰辑,一卷。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云∶为《易音》者三人王肃、李轨、徐邈。《隋书.经籍誌》载徐邈、李轨作《易音》各一卷,王肃注一卷。其不言王肃著《易音》,当为王肃之《易注》兼及《易》音,而无《易音》专书。马国翰据《经典释文》所引七十馀条,辑为《周易王氏音》专书。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通易论 魏阮籍论述《周易》义理的著名论文。阮籍依据《周易.序卦》对六十四卦卦名之解释,论儒家之政治哲学,并杂以道家自然无为说,主张名教与自然相结合,其论述《周易》之性质云∶“易者何也?乃昔之玄真,往古之变经也。”认为《周易》为讲变化之经典。又云∶“易之为书也,覆焘天地之道,囊括万物之性,道至而反,事极而改,反用应时,改用当务。应时故天下仰其泽,当务故万物恃其利,泽施而天下服。认为《周易》包容天地变化之法则。后世圣人可“观而因之”、“象而用之”,圣王明君因时立政设教,则可以化乱为治,恩泽及于天下。收入“阮嗣宗集”,亚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周易注 魏王弼、晋韩康伯合撰。魏晋时期《易》学玄学化之代表作。王弼注上下经及《文言》、《彖辞》、《象辞》等共六卷,后韩康伯继承王弼思想,补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共三卷,加上王弼所撰《略例》一卷,合为十卷。南齐王俭《七誌》将王、韩二家注文合为一书。《隋书.经籍誌》将二书分开著录。唐初孔颍达等人奉太宗之命撰修《五经正义》,复将二家注文合刊。王弼说《易》,源出费直,认为注《易》应当注重阐明义理。故其所撰《周易注》,扫除象数之学,摒弃汉儒灾异、谶纬之说,而申之以客观存在义理,开后世以义理说《易》之先河。晋人孙盛评曰∶“至于六爻变化,群象所效,日时岁月,五气相推,弼皆摈落,多所不关。”(《三国誌.魏书.锺会传》注)其书以儒道结合之玄学思想体系,对六十四卦作精闢解说。其云∶“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周易.复卦注》)其书颇为后世推崇,魏晋以后渐渐取代汉以来诸家之《易》注,唐朝时更被作为官方定本,而长期流传于世。王弼《周易注》以传解经,将《彖》、《象》二传分别附于诸卦经文之下,将《文言》分别附于乾、坤二卦经文之下。其经传合一之体例结构乃一大变革,被后世所沿袭。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初编,阮元《十三经注疏》,楼宇烈《王弼集校释》(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

周易略例魏王弼撰。一卷。系《易》学史上第一部方法论专著。主要论述解释卦爻之基本原则及解《易》之章法凡例。全书分为上下二篇包括《明彖》、《明爻通变》、《明卦适变通爻》、《明象》、《辨位》五章;下篇举出十一个卦例进行具体分析。关于解释卦爻之基本原则,其论述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对卦爻辞解释问题上,主取义说,与汉易中象数派解《易》学风相对立;其二,一卦六爻,每爻意义各不相同。书中提出一爻为主说,即全卦之意义要由一爻决定。又由此导出一以统众说。这反映王弼追求卦爻之统一性∶其三,对《系辞》“神无方而易无体”之观点阐发,提出爻变说,即爻象之变化复杂多端,神妙莫测;其四,认为爻义变动不居,难以推测,乃由于所处时机不同,时机不同则吉凶之义不一样。并据此而提出适时而变说,主张因时而动,不固守某种既定格式,从而摆脱了汉易象数之学以互体、卦气、取象等论吉凶之框框。王弼对《周易》体例之论述,排除了汉易中占候之术,而视《周易》为哲学著作,这在当时是一种新风气,对宋明时期义理学派产生了很大影响。关于解《易》之方法,王弼在《明象》篇中,反对“案文责卦”、“存象忘意”而主张“忘象以求其意”。详细地分析了言《指卦、爻辞》、象(指卦象)、意(指意义)三者之关系,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之解《易》方法。“得意在忘象”不仅为解《易》之方法,并且对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产生过巨大影响。有《四部丛刊》影印宋本、何镗《汉魏丛书》本、张海鹏《学津讨源》本。楼宇烈《王弼集校释》(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收录唐邢×之注文。

向秀周易义晋向秀撰,清孙堂辑。一卷。向秀所作《易》注,世间罕传,《隋书.经籍誌》、《新唐书.艺文誌》均不著录。东晋张番采二十二家《易》,为《周易集解》,依向秀为本,亦入传者绝少,唯唐孔颍达《周易正义》、陆德明《经典释文》及李鼎祚《周易集解》问有徵引。孙堂据此三书所引,辑为一卷。其书采摭精审,比马国翰所辑《周易向氏义》为优。(国翰贪多务得,所采失之于滥)向秀解大过卦辞“栋桡”云∶“初为善始,末是令终,终始皆弱,所以栋桡”;解益卦卦辞“利涉大川”云∶“明王之道,志在惠下,故取下谓之损,与下谓之益”,其说颇类王弼,故于象数之学独少发明。收入《汉魏二十一家易注》。

干宝周易注晋干宝撰,清孙堂辑。一卷。《经典释文.叙录》云∶“干宝《易注》十卷。《晋书.干宝传》称干宝”性好阴阳术数,留心京房、夏侯胜之传,故其注《易》,尽用京氏占候之法以为象,而援文武周公遭遇之期运,一一此附之。“原书久佚,元人屠曾始辑其佚,明正德间其孙劬。重订其书,收入《盐邑誌林》。明姚士粼又采李鼎祚《周易集解》之文,辑成《干常侍易解》三卷,其书间有疏漏,清人丁杰为之补订,张惠言将其刊入《易义别录》。后马国翰又参校其书,刊入《玉函山房辑丛书》。清人孙堂亦辑《干宝周易注》一卷。孙、马二家辑本校其得失,以孙本为优。马所辑者,孙堂遗漏一事;而孙所辑者,国翰遗漏九事。干宝解《易》,继承京房以来汉易之传统。汉《易》之八宫说、纳甲说、卦气说、互体说、五行说、八卦休王说,皆为《干宝易注》所吸收。孙堂辑本,收入《汉魏二十一家易注》。

系辞注晋韩康伯撰。王弼《周易注》未及《系辞》传,康伯作《系辞注》补之。此书在理论上阐发王弼之易学观,进一步排斥汉易中象数之学,依筮法中取义说,从义理之角度说明《周易》之原理,进而将易理玄学化,使《周易》成为“三玄”之一。对宋明时期易学之义理学派产生过巨大影响。唐孔颍达修《五经正义》,将王弼《周易注》与韩康柏《系辞注》等传之注文合在一起,收入《周易正义》中。有《十三经注疏》本(以阮刻为佳)。

元包北周卫元嵩撰,唐苏源明传,李江注,宋韦汉卿释音。《新唐书.艺文誌》著录《元包》十卷,今传本为五卷。其书体例颇近扬雄《太玄经》,序次袭用《归藏》。以八卦为八篇首,一世至归魂各附其下。先坤,次乾,次况、艮、离、坎、巽、震。每卦之下,各为数语。用意僻怪,文字晦涩,不可深晓。有宋张说本、天一阁刊本、张海鹏《学津讨源》本。

《易学古籍概要》
 

先秦

 

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元代

 

清代

 

近現代

八字精批宝宝取名流年2023八字财运

解读八字密码,分析命局喜忌,揭示您一生命运、事业财帛、情感婚恋以及未来发展。

参照生辰八字,结合三才五格原理,为宝宝起一个弥补五行,平衡八字的好名字。

分析八字流年吉凶,查看您的流年运程详批,轻松掌握虎年变化获得旺运技巧。

财帛非定数、求财有玄机,解析流年财富运势,把握旺财机遇。

八字合婚

八字合婚

生肖运势

生肖运势

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

公司取名

公司取名

测终生运

测终生运

婚姻走势

婚姻走势

姻缘分析

姻缘分析

外貌分析

外貌分析

------分隔线----------------------------

相关推荐